摘要: 為激勵全國人民樹立抗戰(zhàn)必勝的信心,加強推行經濟建設,郵政總局于1941年6月21日發(fā)行一套節(jié)約建國特種郵票。由香港中華書局以雕刻凹版印制。圖幅42毫米×22.50毫米,全張100枚,齒孔12度半,有背膠,系我國首次發(fā)行的特種郵票。
為激勵全國人民樹立抗戰(zhàn)必勝的信心,加強推行經濟建設,郵政總局于1941年6月21日發(fā)行一套節(jié)約建國特種郵票。由香港中華書局以雕刻凹版印制。郵票以工廠、農田、礦業(yè)和交通工具為圖案,象征國民政府抗戰(zhàn)建國綱領中,有關計劃經濟、獎勵投資;開墾荒地、疏通水利;開發(fā)礦業(yè),樹立工業(yè)基礎;增筑鐵路,加辟航空,舉辦水陸空聯運等內容,宣傳統一思想,集中力量,以完成抗戰(zhàn)建國大業(yè)。圖幅42毫米×22.50毫米,全張100(10×10)枚,齒孔12度半,有背膠,系我國首次發(fā)行的特種郵票。
全套6枚,計:8分(綠)、2角1分(棕)、2角8分(橄綠)、3角3分(紅)、5角(紫)、1元(紫)。
此外,另將全套6種面值郵票,改用凸版以原色套印的小全張,張幅156毫米×167毫米。上端印仿宋體“節(jié)約建國”4個字,下端印“中華民國三十年六月”。不打齒孔,不刷背膠,系我國首次發(fā)行的小全張。
1943年2月,上海俄僑郵票會舉辦郵票展覽,在郵票展會場上設置臨時郵局,并刻制紀念戳,供參觀者蓋用留念。事前主辦者與上海郵局聯系,允購“節(jié)約建國”小全張5000枚,由郵會自行加印中文、俄文和法文“旅華俄國郵票會郵票展覽紀念”及“一九四三·二·二八·上海”的紀念文字。在會場以10元價格出售,所得利潤為這次郵展開支。
事后,該會曾向斯科特、吉本斯等一些郵票公司各送60張樣品。于是這種非郵局發(fā)行的加字小全張,在各種國內郵票目錄上未予收錄的,卻在斯科特、吉本斯、香檳、米歇爾等世界著名郵票年鑒上都有記載。而且目前還常在海內外拍賣目錄上有所出現。
發(fā)行日期:1941.6.21(民國30年)
齒孔度數:12.5印刷版別:雕刻版
圖幅:42x22.5全張枚數:100(10x10)
印刷:香港中華書局
1942年11月1日國民黨政府規(guī)定法幣與新幣兌換率為5:1,原來按票面值等值發(fā)行的“節(jié)約建國”郵票已不適用。郵政當局決定在“節(jié)約建國”郵票和小全張上加蓋“限新省貼用”字樣以資限制。首次加蓋是用木戳紅色手工加蓋,加蓋字為楷體,字體較后兩次加蓋稍大,稱木戳紅色大字。加蓋時因8分票已售缺,只加蓋其余5種面值郵票和小全張。因原加蓋紅色木戳,用久磨損,1944年5月25日以改用新木戳,刷黑色加蓋,其字體較小,稱木戳黑色小字。啟用新木戳時,庫存8分、28分、33分3種面值郵票已售缺,只加蓋其余3種面值郵票和小全張。1944年9月因黑色小字木戳加蓋已久,啟用銅戳加蓋,庫存原票已全部用完,是在郵政總局新調撥的8分、33分2種面值郵票上加蓋的。用銅戳加蓋時已無小全張。“節(jié)約建國”加蓋“限新省貼用”小全張數量罕少,較為名貴。用黑色小字木戳加蓋小全張較紅色大字木戳加蓋小全張更為珍貴。
1998年我國出版的《中華民國郵票目錄》(修訂版)標價:紅色加蓋節(jié)約建國“限新省貼用”小全張新票的2000元(人民幣),舊票為2700元(人民幣);黑色加蓋節(jié)約建國“限新省貼用”小全張新票為8000元(人民幣),舊票為9000元(人民幣)。